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帝师说白羊座今天运势,白羊座女今天运势怎么样

刘邦和项羽是2000年前并存于世,叱咤风云、笑傲沙场的一对生死对头!

最后,亭长刘邦成王,贵族项羽败寇。刘邦问鼎九五之尊,开创汉朝,史称汉高祖。

世人皆为这样的结局唏嘘感叹,因为在世人眼里,项羽以其“力拔山兮”的气魄和“身经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”的彪悍,更适合纵马驰骋、横行天下!

帝师说白羊座今天运势,白羊座女今天运势怎么样

在“卑劣的成功者”、“悲壮的失败者”之间,世人更愿意把惋惜和同情赐给后者!

笔者谨以下文评述刘邦和项羽的差异,进而论证为何“再给项羽一万次机会,他也不是刘邦的对手!”

一、草根盲流VS豪门贵族!

刘邦是根红苗正的农二代,其父名字有很多:刘湍,也叫刘昂,字执嘉,名字生僻而高冷,貌似是当了太上皇以后取的。就像朱元璋的父亲,在农村叫朱五四,在史书里叫朱世珍一样,谁让人家的儿子都是皇上呢?想叫啥就叫啥,就这么任性!

反正《史记》称刘邦之父为“太公”!刘太公这辈子干了两件大事情:

第一件大事情是:作为证人,现场目击刘邦的出生异瑞;

第二件大事情是:作为人质,差点被项羽给炖了煲汤!

先说第一件大事情:刘邦出世!

高祖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字季。父曰太公,母曰刘媪。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,梦与神遇。是时雷电晦冥,太公往视,则见蛟龙於其上。已而有身,遂产高祖。

也就是说刘太公作为目击证人,亲眼证实刘邦其实不是农民的儿子,而是蛟龙之子!

然后刘邦的一系列神迹,开始走进史册:

及壮,试为吏,为泗水亭长,廷中吏无所不狎侮。好酒及色。常从王媪、武负贳酒,醉卧,武负、王媪见其上常有龙,怪之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反正我不信!

《史记》中对于早期刘邦描述的关键词是:仁而爱人,喜施,意豁如也。常有大度,不事家人生产作业。及壮,试为吏,为泗水亭长,廷中吏无所不狎侮,好酒及色!

说明刘邦年轻时是个举止轻薄、不事生产、喝雉呼卢的酒色之徒,成色十足的草根儿加盲流!

不过刘邦乐善好施、宽厚大度,颇似及时雨宋公明,也有点类似于影视剧里的“古惑仔扛把子”!

项籍者,下相人也,字羽。初起时,年二十四。其季父项梁,梁父即楚将项燕,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。项氏世世为楚将,封于项,故姓项氏。

而项羽,则是楚国的贵族后代,名门血统,其父乃楚国名将项燕,被秦国名将王翦所杀。所以,项羽是标准的破产官二代!

出身不同,导致境界不同!

刘邦和项羽都曾目睹了秦始皇车驾的豪华阵容,都曾发出僭越之言,境界高下立判:

高祖常繇咸阳,纵观,观秦皇帝,喟然太息曰:嗟乎,大丈夫当如此也!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《史记》中说刘邦“常鳐”,而“鳐”这个字的读音,接近于“游”,所以有人误认为是刘邦是在旅游途中。实则不然,“鳐”音yao,意思是“徭役”,而不是旅游。彼时,刘邦还属于秦国的苦力,能发出这样的慨叹,已经是大大超出其社会身份地位了,与陈胜的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”遥相呼应,皆为苦力大众中“有文化、有理想、有志向”之魁首!但刘邦也只能是羡慕、嫉妒,陈胜也只能是恨!

而少年项羽则是看热闹的吃瓜贵族,身边的其他吃瓜群众应该很多,所以叔叔项梁“掩其口、毋妄言”,少年项羽已经超出了刘邦“羡慕、嫉妒、恨”的境界,而是要取而代之,其志向和心胸已经秒杀“苦力”刘邦!

秦始皇帝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。籍曰:“彼可取而代也。”梁掩其口,曰:“毋妄言,族矣!”梁以此奇籍。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虽吴中子弟,皆已惮籍矣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刘邦的草根出身决定了他只能跟陈胜一样“揭竿而起”,组织同乡、同学、流民等乌合之众起事,而项羽作为将门之后,在叔叔项梁的辅佐和带领下,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楚国精锐部队作为创业班底。

从出身来说,项羽完胜刘邦!

二、学渣的自我修养!

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 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《唐 章碣》

貌似刘邦、项羽都是文盲!

实则不然!刘邦的发小卢绾可以用童年起誓:刘邦小时候是读过书的,只是读的有点“吊儿郎当”。

卢绾者,丰人也,与高祖同里。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,及生男,高祖、卢绾同日生,里中持羊酒贺两家。及高祖、卢绾壮,俱学书,又相爱也。《史记·卷九十三·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》

曾经有“陈留狂生、高阳酒徒”郦食其(li yi ji)在拜见刘邦之前,曾经跟刘邦的手下有过这样有趣的对话:

骑士曰:“沛公不好儒,诸客冠儒冠来者,沛公辄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与人言,常大骂。未可以儒生说也。《史记·卷九十七·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》。

可见刘邦不仅厌学,还深深地鄙视读书人,往儒生的帽子里尿尿,大骂不止,辱没斯文!

这场景,怎一个酸爽了得?

所以刘邦在起初接见郦食其的时候,十分不屑,安排两名美女服侍洗脚,后来听了郦食其的谋略,才肃然起敬、拜为上宾。而郦食其凭借其“三寸不烂之舌”也帮刘邦立下很多功劳,不过郦食其也有馊主意——曾经力劝刘邦刻制封印,分封各诸侯国后人为王,共同伐楚!幸亏张良劝谏,不可效法诸侯分封的老路,否则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战士们将没有死战的斗志和欲望。刘邦如梦方醒,大骂郦食其,并销毁列国封印!

最后,这个老头儿死的也挺惨!郦食其不令一兵一卒,居然说服了齐王田广,主动投诚,两人日日饮宴,郦食其作为谋臣,走向了人生巅峰!怎奈韩信闻听一介说客居然有此之功,心生不平,举兵伐齐,齐王田广反目,质问老头儿,而老头儿死倔,杠到底,最后被齐王田广给“烹”了,死的挺惨,只留下一锅肉汤!

刘邦读书少,被世人诟病,仿佛不配一朝人王帝主。但是刘邦懂兵法,流氓会武术,谁也挡不住!

少年张良在桥上乐于助人,帮一个老头捡鞋,得黄石公赐《太公兵法》,日夜推演,俯仰天下,待学成出世,悉数讲解给刘邦,刘邦深以为然,张良感叹道:沛公殆天授。意识是说,刘邦乃上天赐给苍生的一代大略雄才,足见刘邦对于兵法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。

刘邦的对手项羽,也是一代学渣!

项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,学剑,又不成。项梁怒之。籍曰:“书足以记名姓而已。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”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,籍大喜,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学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这说明:项羽是读过兵法的,只是不求甚解,完全依靠彪悍的“无人敌”闪电战横行天下,所向披靡!巨鹿之战,项羽“破釜沉舟、持三日粮”,置之死地而后生,以3万精锐全歼王离部20万秦军,招降章邯部20万秦军,开创“以少胜多”的经典战例!

项羽的破釜沉舟之谋,在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篇里其实只有寥寥数语: 焚舟破釜,若驱群羊而往,驱而来,莫知所之。而一代霸王项羽无意瞥见兵法数语,就可以深谙其髓,将兵法运用到极致!可谓是一代战神,只可惜后来遇到了通读兵法的韩信,才一败涂地!打天下,拼的不是兵法韬略、排兵布阵,而不是裸衣单挑!

同样是两个学渣,却都有朗朗上口、慷慨激昂的诗作传世,这说明古之学渣,比之今日之学霸,不遑多让!

大风起兮云飞扬。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《刘邦 大风歌》

力拔山兮气盖世。 时不利兮骓不逝。 骓不逝兮可奈何! 虞兮虞兮奈若何!《项羽 垓下歌》

刘邦的诗歌里,只有狂风、战士、天下,而项羽的诗歌里是哀愁、悲情、气短。

所以,从文学素养来评判,刘邦在意境上,高远于项羽!

三、没文化真可怕!

刘邦和项羽同样作为学渣,对待文臣谋士的态度却截然相反,所以结局疏途!

刘邦鄙视的是“摇头换脑,口若悬河,絮絮叨叨、好为人师”的腐儒,而对胸怀“经天纬地之才,气吞山河之志”的画策谋臣则敬仰有加! 众多谋士中,执牛耳者,当属张良!

张良张子房凭借一部《太公兵法》,胸***韬略,画策于天,是刘邦打天下、安天下的首要功臣之一,与萧何、韩信并驾齐驱,世称“汉初三杰”。

谋士张良加持刘邦、亚父范增加持项羽,是历史上非常经典的“帝王单挑 、帝师对决”

刘邦和项羽读书都不多,兵法也都只是略知一二。如果单挑,刘邦死翘翘,霸王胜,全剧终!

但历史不是武力的单挑,而是最顶级智囊的巅峰对决!

刘邦在得天下之后,曾经对这场千古帝师对决,给了精准的打分:

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而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人者皆人杰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,此所以为我所取也。”

刘邦对张良等谋事的画策言听计从,所以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抉择上,都做出了精准的选择!

如果没有张良七出奇计,刘邦早就死一万多次了!

1、如果没有张良“财帛动人心”之计,重金贿赂峣关守将,刘邦怎能兵不血刃,先入咸阳?

2、如果不是项伯念及张良旧情,在鸿门宴上从中作梗,刘邦早就被项庄一剑封喉了!

3、因为有张良和樊哙的力谏,刘邦才从关中温柔乡里苏醒,厚待秦王子婴、不取关中财宝、看护秦陵遗冢、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,为日后“东出函谷关、还定三秦、定都关中”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!

4、如果没有张良“火烧栈道”之计,韩信的”明修栈道、暗度陈仓”将失去照耀古今的光辉!

5、刘邦采用了张良的“下邑之谋”,才成功策反项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和游击战神彭越,此二者后来与韩信并列“汉初三将”。

6、如果没有张良的直谏,刘邦将按照郦食其之计分封六国后人为王,那么汉军将士将失去职业军人的理想和目标,悲催无望,分崩离析!

7、因为听取了张良和娄敬的建议,刘邦才定都关中,进可攻、退可守,百姓拥戴、固若金汤!

关中左肴、函,右陇、蜀,沃野千里;南有巴、蜀之饶;北有胡苑之利。阻三面而守,独以一面东制诸侯;诸侯安定,河、渭漕挽天下,西给京师;诸侯有变,顺流而下,足以委输;此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也!

而项羽账下除了龙且等猛将,谋士就仅有“亚父”范增一人,已介七旬高龄,且对当年的“执戟郎中”韩信没有提前察觉,所以谋略水平尚在张良之下。但即便这样,项羽仍然没有重用范增,鸿门宴无视范增的三次暗示果断杀刘邦,导致千古遗恨!后来,汉用陈平计,间疏楚君臣,项羽对范增开始猜忌,范增含恨归隐,在颠沛流离的归途,突发背疮溘然长逝!

项羽还是度量狭小之人,容不下旁人的真知灼见,所以“执戟郎中”韩信才觉得在楚营不得施展,转投刘邦,项羽无异于放虎归山。

在迁都的问题上,项羽和刘邦、张良的高下立判!

韩生说项羽曰:“关中阻山带河,四塞之地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,又心思东归,曰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绣夜行,谁知之者!”韩生退曰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!”项羽闻之,烹韩生。

仅仅因为韩生建议定都关中,项羽就烹了韩生,其残暴可见一斑!而刘邦之所以最后定鼎中原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择了关中这块战略要地。而项羽则目光短浅,定都彭城,也就是今天的徐州,请注意,中国古代历史上,除了项羽,没有哪个朝代或者诸侯定都彭城,这说明此地无险可守,所以,这是项羽的重要战略失误:选错了一座城!

所以,项羽虽然力拔山兮,万人敌,但是身侧缺少谋臣,只知道杀、杀、杀,本质上跟张献忠、李自成之辈没有分别,这些单挑实力很强的武人都吃了没有文化的亏。所以古人才说: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!文臣武将缺一不可!

四、傻傻的呆萌!

项羽的性格奔如烈火、势如闪电,刚烈、直率、犀利,更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,所以在世人眼中,王不过霸,赞誉有加!而刘邦则显得猥琐、宵小,小人得志!

但历史就是这样吊诡,关羽、项羽、刘备此等豪杰,只能叱咤风云、王霸一方,而问鼎九五、君临天下者,皆是刘邦、曹操、司马懿、朱元璋、朱棣这等人品有瑕疵、道德无底限的狠人!

因为有节操,所以瞻前顾后;因为有底限,所以妇人之仁;因为有涵养,所以措手不及!

历史选择的人王帝主,不是仁者,而是枭雄!

枭雄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机变之人,是“甘冒天下之大不韪”的独夫民贼,是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勇士!

项羽嗜杀,脾气暴躁,坑杀秦军降卒20万、火烧阿庞宫、杀秦王子婴、杀上将军宋义、杀楚怀王雄心,一路挡我者死!但是项羽一碰到刘邦就呆萌,***獒变二哈!

项羽第一次呆萌:项羽的谋士范增精心策划了“鸿门宴”,欲置刘邦于死地。项羽的倒霉叔叔项伯念及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,连夜泄露机密给张良和刘邦,结果刘邦当夜就跟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。次日,刘邦一副倒霉德行,向项羽示弱,一顿恭维,极尽谄媚,霸王项羽很吃这一套,反倒觉得自己违背“先入关中者为王”的契约,而羞愧起来。范增三次暗示项羽出手干掉刘邦,可项羽不为所动,错失良机。范增引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,结果还是那个“胳膊肘朝外拐”的叔叔项伯,用身体阻挡项伯行刺,张良急唤樊哙入账救刘邦。

此时,项羽充分暴露了他是白羊座的性格特点:他居然对勇士樊哙惺惺相惜,相见恨晚,还饶有兴趣地看樊哙干掉了两碗酒和一个大肘子,这是千钧一发的生死时刻,项羽居然能保持如此呆萌,世人皆醉!

项羽曰:壮士,赐之卮酒彘肩。哙既饮酒,拔剑切肉食,尽之。项羽曰:「能复饮乎?」哙曰:「臣死且不辞,岂特卮酒乎!且沛公先入定咸阳,暴师霸上,以待大王。大王今日至,听小人之言,与沛公有隙,臣恐天下解,心疑大王也。」项羽默然。

项羽第二次呆萌:从鸿门宴借如厕机会跑掉的刘邦,被项羽封在巴蜀之地,相当于被项羽软禁在西南半壁,此时张良要回韩国,刘邦赏其“金百镒,珠二斗”,张良分文不取,转增项伯,还是这个叛徒项伯,再次游说项羽,居然为刘邦争取了汉中之地,所以刘邦据巴蜀、汉中三郡,为日后“东出函谷关、还定三秦”积累了地理优势!

项羽第三次呆萌: 荥阳之战,项羽卷土重来,将刘邦打的丢盔弃甲,项羽意欲激怒刘邦应战,声称要活烹了刘太公,请注意,这是刘太公继“现场目击刘邦出世”之后的第二次亮相历史舞台。项羽的倒霉叔叔项伯又跳出来了,言到:“天下事未可知,且为天下者不顾家,虽杀之无益,祗益祸耳。”

结果,项羽居然把刘太公给放了,失去了要挟刘邦的重要砝码,继鸿门宴之后,再一次错失良机!

项羽第四次呆萌:鸿沟之约——项羽和刘邦“中分天下,割鸿沟以西为汉,以东为楚”。项羽以霸王气概,遵守契约,引兵东归,而小人刘邦却趁此发难,私自毁掉鸿沟之约,号令韩信、彭越、英布形成合围之势,发动“垓下之战”,打的项羽措手不及!

项羽第五次呆萌:乌江边,船夫劝说项羽先过河以图东山再起,可项王听着期期艾艾的楚歌,笑曰:天之亡我,我以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天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

在当时的情形之下,项羽尚有一线生机,还没完全一败涂地,卷土重来未可知!可是项羽不懂“胯下之辱”的隐忍,不懂“卧薪尝胆”的潜伏、不知“胜败兵家事不期”的历史规律,最后萌了一把,做了一条真好汉!

这一次的呆萌,项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,他太低估刘邦的道德底限了!

这是一个在未发迹之前,就跟村里寡妇安通款曲,未婚生子的孟浪之徒!

这是一个可以在逃跑路上把自己儿女推下车的父亲!

这是一个打算跟敌人一起分享以刘太公为底料的羹汤的儿子!

这是一个今天封坛拜将,明天兔死狗烹的负心领袖!

这是一个根本没有道德情操,眼里除了天下,均为刍狗的枭雄!

历史不以仁义论英雄,历史只爱杀伐决断的枭雄,项羽在关键时刻的几次“诚信、大气、仁义”纯粹就是傻傻的呆萌,败局已定,无力回天。

所以,张良说项羽“匹夫之勇,妇人之仁”!

再给项羽一万次机会,他也会一万次被忽悠,傻傻呆萌,根本赢不了刘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