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精彩小资讯 > 正文

经典老版中华万年历,中华万年历老黄历查询

经典老版中华万年历

临近年底,图书市场上迎新出版的日历书琳琅满目,让人眼花缭乱。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张女士已经收到好几本朋友送的日历书,要把哪本放在案头,还没拿定主意。“有的日历书更像日历,功能性比较强;有的日历书更接近于书,一天看一页,学习一点小知识。”把几本日历书分门别类,健康类的适合送给父母,传统文化类的可以给孩子看,内容治愈的留在办公室。“每年都有新的日历书,用过的闲置或丢弃有点可惜。”她感慨。

2010年,《故宫日历》“复活”,成为 红。随后,各家出版社争相开发日历书,成了一种新民俗。近几年,日历书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,每年品种众多,主题五花八门。随着出版时间不断提前,知名作家、热门IP介入,借音视频等形式提升附加值……每年都有新变化的日历书市场,折射出大众文化消费偏好和出版市场竞争“打法”的变化。

经典老版中华万年历,中华万年历老黄历查询

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,如何出奇制胜?今年出至第三版的《民俗掌故日历》推出为期一个月的“以旧换新”活动。12月,读者持任意出版社的“过期”日历书,均可至上海辞书出版社 、店作价48元换购定价98元的《民俗掌故日历3.0版(2022 )》,出版社还补贴10元快递费。

已连续三年推出的《民俗掌故日历》

旧版换新版,能否让日历书市场“转”起来?有读者直指,这是出版社造势的一种手段,“电商打折和‘以旧换新’的价格差不多”。

策划活动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解释,“以旧换新”,一方面是希望培养自己的忠实用户,借售后服务提升自身形象,同时也是宣传一种环保意识,在“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”的同时,让读者“弃之可惜”的心理得到安慰。

《民俗掌故日历》由民俗学家仲富兰主编,今年的新版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与创新,更注重现代人与古代人生活的 与对比。漫画家、篆刻家潘方尔的精心绘画,展现了人们在时令节气、衣食住行、婚丧嫁娶、交通出行、娱乐休闲等方面所经历的嬗变。

《民俗掌故日历》的漫画上介绍了作揖这一老民俗的新内涵

朱志凌介绍,今年该社除了《民俗掌故日历》,还有一本《古迹寻踪日历(自助版)》首次出版。《古迹寻踪日历》脱胎于日本学者常盘大定、关野贞撰著的介绍中国百年前的建筑、宗教、艺术等的《中国文化史迹》。书中所述史迹,很多已经不存,或改变样貌。《古迹寻踪日历》遴选其中精华,独具历史科普价值。打开日历,每一页古迹都配有“历史定格”与“重访手记”两段文字。“历史定格”描写每一处古迹百年前的来龙去脉;“重访手记”展现这些古迹在这百年间历经风雨剥蚀、人为损坏后的样貌。一年365天,即使足不出户,也可在书中云打卡,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,是为日历书上的“自助游”。

《古迹寻踪日历(自助版)》内页

基于日历书的社交性和实用性,消费者有一定“刚需”,这是日历书成为出版市场热门品类的主要原因。对众多渴望跨界、出圈的传统出版机构而言,日历书作为文创产品的“试错”成本相对较低,因此也成为树立品牌形象、吸引流量和注意力的手段。

配合主题类新书开发主题类日历书,正在成为新的融合出版手段,让图书内容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。比如,上海人民出版社的《文献中的百年党史》推出同名周历,既有趣味性又有学习价值,在细分市场别具一格。

《文献中的百年党史》周历,每一页可以撕下作为明信片

日历书的文创属性也能进一步激活经典出版资源,比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《庚子连环画绣像千人历》直到今年12月还有读者购买、收***,2022 年“辛丑千人历”仍以连环画为据,聚焦“中国成语故事”主题,继续做深传统文化的细分门类。

“辛丑千人历”以连环画讲“中国成语故事”

在业内人士看来,日历书市场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,细分领域尚有空白。特别是经历了充满波折的2022 年,人们对新一年有了更美好、更热切的期望,赋予日历书更多正能量和治愈力的需求。

无论是通过“以旧换新”培养品牌重视度,还是力求成为不过时的收***品,日历书的本质是“书”的内容,竞争的突破口在于创新。只要有足够新颖的选题创意、编辑策划能力,日历书市场仍有可为空间。反之,形式内容欠缺新意的跟风之作,将逐渐被市场淘汰。

栏目主编:施晨露 文字编辑:施晨露

: :施晨露

以上就是与经典老版中华万年历相关内容,是关于文化的分享。看完中华万年历老黄历查询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